top of page

伴读《圣经的故事》第一章 犹太人与圣经的来历

  • 作家相片: Dennis
    Dennis
  • 2019年3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19年3月14日


第一章


 

我们这一期的伴读书目是《圣经的故事》。1923年出版,作者房龙。拿到这本书只看书名,我首先觉得这是一本内容有关圣经的书,所以我的担忧在于这房龙所理解的圣经故事,还是他只是把收集到的素材进行了规划整合,亦或者与我的臆想不同,别有意味。书是由王迪同学推荐的,她认为作为对圣经和犹太历史,文明,的理解,读这本书比起读一整部圣经要更直接有效果。一本好书自然要受人褒贬,但在褒贬之中都有益处能被我们吸收,就是读好书的价值之一。


跳过序言,直接从“犹太人与《圣经》的来历”开始,不是悬疑小说,剧透无害。


两河流域人们用沙土石碑记录东西。优点是比较容易流传下来,这个跟“海上的游牧民族”巴瑶族形成鲜明对比。住在水上的什么都留不下来。缺点是有些事想忘都忘不了。但这也给作者的“精神考古”提供了可能性。


两河流域还有个更浪漫的名字叫“新月沃土”,这里有种严酷的梦幻,就是每一伙人来到这里都会觉得这里好美呀,是神给予我们的,可几十年后的一场大风沙,就都被黄沙盖住,之后又来一伙人,又感神,又文明,又风沙,苏美尔人,亚历山大大帝,波斯帝国,穆斯林兴起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在这个大环境下,似乎犹太人的迁移习惯,对保护自身的历史故事起到了正面的作用,但留下来的琐碎,准确性也很有待考究,但至少是留下来了。故事整合成经,后来被称为圣经。旧约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犹太人认知的历史事件。犹太人的形象历来说头,分歧颇多,聪明,爱读书,家族传承性强,“奸商”,小气,不擅长体育项目等等。


作者认为一个民族(国家)的历史都是他们本身的自说自话,要更多了解就需要看同时期的周边其他文明历史,一同进行辅证,不知道圣经有什么可参照和辅证。教会在数世纪的历史中拥有了旧约的解释权,新约基本无争议。感觉房龙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没像教徒那样太把圣经当回事儿。这也是房龙最有争议的一本书。

Comments


Join my mailing list

© 2019 by We Read Club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